评论文章
纪念文章

悼张晓寒同志

陈祖宪 一九八八年五月

天丧斯人己可伤,论交卅载岂能忘。

抛残心血培桃李,历尽艰危战雪霜。

恶竹未除应有憾,剩膏难继竟无光。

古稀画展终虚望,空洒灵前泪数行。

 

:①文革前张同志借杜句:“恶竹还须斫万    竿。”题画,被列为黑材料被整。

②张同志病中,盼在古稀举行画展,曾云:     能活到七十举行一次画展,愿已足矣。



 

著名国画家张晓寒

先生遗作展观后留题

陈祖宪 一九八九年四月

先生怀抱见遗笺,重缅难禁涕泪涟。

曾以丹青图解冻,不因邪恶罢攻坚。

心声每有忧时句,手迹还多爱国篇。

今日在天灵应慰,原期画展现人前。

 

:①展品中有寓意深长之解冻图。

②先生在病中,原期在七十岁时举行画展。未      果,今日遗作展览,可慰先生在天之灵矣。   


 

张云松先生诞辰

七十周年

李玉贞 一九九三年

云飞万里恋蓝天,松长千年老更坚。

洁质高昂明月照,身清志雅乐桃园。

 


 

悼念著名画家

张晓寒先生

高怀 一九八八年

先生画笔真奇绝,挥毫振臂如画铁。

青山苍翠出云端,流泉倾泻声呜咽。

有时东海出骄阳,忽见阴霾坠霜雪。

信知书坛有草圣,艺圃之中有画杰。

往岁先生罹癌疾,犹能不倦奋画笔。

勤恳教学不知惫,温良谦让如冬日。

去秋得患病稍瘳,徘徊江上看闲鸥。

可恨二竖偏肆虐,药石无灵令人愁。

我访东瀛甫归国。惊闻先生己不禄。

艺苑遽然殒一星,旧游新知同恸哭,

人生一梦如黄粱,碌碌忙忙乱一场。

先生此生堪足慰,美术界中声名扬。

不须    黄泉路,丹青千古自堂堂。

 

:①先生带病在厦门老年大学任教,从不迟   到、请假。

 


 

晓寒先生遗作纪念刊

行将付梓索句于余题

此拜志

林英仪 一九八九年

长江君故里,君才江水长。

结构图奇变,染浑作玄黄。

如何行直道,难会转园方。

世器各为用,丹青自可常。

怜君魂归去,风雨海波扬。

 


 

   张晓寒老友

张人希 一九八八年五月

画名举世早飞驰,忽听噩音动我悲。

忧患相依同骨肉,匡扶曾不避艰危。

红羊历劫君能耐,黑影缠身鬼不离。

属旷空知难瞑目,鸡山重过泪如丝。

 


 

题晓寒兄写赠

《吟峰秋色图》

许霏 一九九四年十月

远岫含烟景色幽,小楼闲读乐忘忧。

知君逸笔无尘垢,惯写新凉得意秋。



 

忆晓寒兄

许霏 一九九四年十月

甘住破楼北雁来,诲人不倦毓真才。

感君助我兴工艺,塑土调泥亦快哉。

 


 

悼张晓寒先生

叶尚青 一九九三年

变幻风云五月天,先生溘逝戊辰年。

病魔疾恶实可恨,西土怎能让君眠。

鹭岛论交记忆深,十年握别怀旧悬。

丹青遗墨吾拜读,画魄诗魂璧珠联。



  

纪念张晓寒先生诞辰

八十周年

谢澄光 壬午年仲冬月

崎岖履画踪,尘世尽胸中。

物我方双忘,山川已万重。

爱生如己子,授业若春风。

卷轴留青气,云乡仰赤松。

 


 

纪念张晓寒先生逝世

二十周年

谢澄光 二○○八年五月

晓日舒寒谷,云开百卉春。

松风催健笔,彩墨绣乾坤。



 


重读先师张晓寒

《春雨楼头》图轴

 集唐人句题之

林岑 戊子年二月

几年诗酒滞江干,谁倚东风十二栏。

可惜登临好风景,柳条初放不胜寒。

 


 

读云松师课徒山水画

稿集唐人陈羽、卢纶、

戴叔伦、孟浩然成一

绝句题之

林岑 戊子年三月

凉月潇潇生远风,前峰后岭碧    

数家茅屋清溪上,何处青山是越中。



  

悼晓寒

汪易扬 一九九三年四月

笔纵晃岩峰,气荡鼓浪洞。

墨惊四海客,韵啭五洲空。

艺林失先驱,坛友惋宗兄。

精气溢鹭岛,英魄耸云松。


晓寒兄亦鹭岛工艺美校创建人之一,人品艺品皆为画坛道友所宗。其作品笔气墨韵皆为上乘,可谓艺坛精英。故句首取“笔气墨韵,艺坛精英”耳。



  

哭著名国画家张晓寒先生

谭南周 一九八八年五月

暮春花落掩柴门,箫咽琴止烟树昏。

一代画师归佛国,三千弟子拭啼痕。

传神韵数斯公妙,泼墨情同碧水存。

尺幅丹青和泪读,中宵起坐吊骚魂。



 

哀张晓寒先生(四首)

谭南周 一九八九年二月

天下风光三峡奇,先生妙笔更添姿。

而今人去丹青在,对此如何不泪垂。

(先生赠我“三峡风光图”)

 

江山才气两相通,笔绘武夷大藏峰。

依旧扁舟九曲水,欲从何处觅诗踪。

(先生赠我“武夷大藏峰”图)

 

古道心肠品格真,鹭门骚雅赖扶轮。

记曾“三市”评佳什,今日披图少两人。

(先生与黄松鹤诗翁同评“三市”诗词,而今两人均作古)

 

谊交文字几忘年,同是维扬入鹭川。

讵料题诗成绝作,一回展读一凄然。



 

参观张晓寒先生遗作展览(两首)

谭南周 一九八九年四月

 

天涯踏遍壮词章,湖海春秋画意长。

橐橐萧萧一枝笔,而今谁复写风光。

 

诗情可共白云留,墨迹斑斑遍九州。

依旧江山人却逝,鹭门艺苑失风流。



 

读《张晓寒画集》

谭南周 一九九六年一月

步履曾经万里尘,山河啸傲见情真。

维扬从古多名士,鹭岛于今忆哲人。

笔意长存诗国壮,仁风犹被画坛春。

古稀宏展悲虚语,幸有遗编墨色新。



张晓寒先生十周年祭

谭南周 一九九八年五月

伤心怕过鸡山路,笔折琴亡已十春。

同是维扬居鹭岛,每从翰墨见精神。

云烟犹有苍茫感,丘壑长存天地身。

命蹇何曾伤亮节,仁风艺格总超伦。



 

纪念著名画家张晓寒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谭南周 二○○三年六月

少年倜傥出维扬,偏爱鸡山筑草堂。

饱阅云烟经万壑,长怀气度振千岗。

芳菲桃李君家富,灿烂文章笔意狂。

漫道西归十五载,每从图画读昂藏。

 

 

参观张晓寒先生遗作精品展

谭南周 二○○七年五月

哲人不永奈何天,撒手尘寰十九年。

墨意曾经惊画界,诗情依旧壮山川。

更多遗爱李桃沐,为此高风世代传。

今日丹青重拜读,怆然吟句奠乡贤。



 

观晓寒师山水册忆往事书此四句

卢乾 二○○八年三月

九龙江畔踏青回,草堂风雨锦句裁。

夫子砚田耕底处,鸡山春暖桃花开。



 

云松赞(五古六首)

林丽珠 二○○三年

 张云松(1923.1-1988.5)笔名晓寒,书斋鸡山草堂,江苏省靖江人氏,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厦鼓风光》及《热风涌翠耀东南》分别悬挂于首都人民大会堂和厦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厦门国际机场并有大型壁画,一九五三年起执教于我市鹭潮美术学校,凡三十五年,桃李满天下,为厦门美术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其画品人品有口皆碑,不仅是弟子们的楷模,而且身受厦门百姓的敬重,有《张晓寒画集》传世,可惜一生坎坷,终因积劳积郁成疾而过早辞世,每思及于此,无不黯然神伤,正值张晓寒美术研究会等主办纪念画家张晓寒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画展之际,并发行有纪念邮票,感而有赋。

 

一、久住鸡山下,英才广育之。

         殷殷勤教诲,儒雅亦吾师。

二、浩气冲霄汉,云松千岁姿。

         超然尘俗外,坦荡又神怡。

三、当年庆典急,幸赖君手笔。

         名利淡如水,功成遁无迹。

四、泼墨写诗意,春耕归晚图。

         平生珍此画,几案朝夕娱。

五、鸡山茅屋月,玉洁又冰清。

         天地钟灵秀,云松立峥嵘。

六、名播八闽外,命苦若黄连。

         千磨笔犹健,艺苑赞遗编。  


:①一九八○年夏天,为筹办厦大六十周年    校庆,我第一次造访了草堂的主人张云松 (晓寒)老师。当张老师听说厦大准备举行规模空前的建校六十周年庆典开设陈嘉庚纪念堂和校史纪念室而美术策划与设计人手奇缺时,张老师立即爽快表示:一定全力 以赴无私支援。而且马上开列了一张全国美术界的名家让我去联系他们为六十周年题赠。接着还物色和推荐了校内高水平教师一起参与。比如,邀请教授雕塑课的郑人概老师创作陈嘉庚半身塑像、教授装璜设计的陈骏老师为六十周年设计纪念章及两个展览室的整体和局部布置……然后还偕同两位得意门生林生和卢乾来校为厦大六十周年庆典创作巨幅全景图整整耗费了三十个日日夜夜……一切都毫无保留而且迅速完成调兵遣将,布置得一清二楚了。效率之高令人目不暇接。张老师那种急人之 所急和“言必信,行必果”的君子之风深深的感动着我。在将近半年的合作过程中,紧张而愉快是主旋律,我们合作愉快配合默契自如,特别是张老师那种淡薄名利、 顾全大局和功成不恃的美德和人格魅力令我终生难忘。在举办校庆大典时,当校友、来宾无不盛赞这些高水平令人赏心悦目的布置设计和十年浩劫以来久违的书画艺术作品时,张老师已经出差到外地去了……

 ②一九八二年张老师特以外子发表在《厦 门日报》的词:《采桑子·春耕归晚图》,词 意写画(见《张晓寒画集》第七○页)赠。



题晓寒先生山水范图

洪惠镇 二○○八年三月

幽花幽径鸟声鸣,小雨小风潮水生。

欲画春光犹未已,晓烟障断鹭江青。

予少时就读厦门工艺美院,张晓寒师任教山水,范图皆为亲绘,克坚仁兄所藏数帧,予尝临过,四十余年后重观,感慨何似。此图意境,仿佛当年予写生鼓浪屿所作拙诗,乃遵属为书,用资纪念。



壬午清明忆晓寒师二首

     张承锦

一、鸡山明月夜,学画拜松师。

          授法恩情重,长年惹梦思。

 

二、驾鹤恩师去,星光照太虚。

     至今思教诲,得益乃诗书。




云松老师八十诞辰纪念

林小龙

忆昔当年黄花开,黄酒无肉也相欢。

小憩虎溪谈月色,音容宛在画图中。




写给张晓寒老师

李战和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雪浴高岩云松巍,冰心傲骨发晴晖。

临寒更觉春气暖,晓来九洲尽翠微。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间的一天,我与良丰去鼓浪屿第二人民医院探望生病住院的晓寒老师。当我们走进张老师的病房,见其窗前一盆秋菊正迎寒怒放。晓寒老师虽重病在身,仍以乐观主义精神与病魔作顽强抗争,令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当即我以七言诗记之。

         二十年后的一个春天,我接到良丰的电话,为纪念张晓寒老师逝世二十周年,约我写篇纪念文章或诗词,我随即奉上这首二十年前写给晓寒老师的七言诗,以表达我对张老师的深深怀念。

 

青玉案

哭晓寒恩师

林良丰 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

惊雷骤雨鸡山处,未能语,泪如注。

何人伴师黄泉路?

青山绿水,溪桥野渡,此去太孤独。

 

生涯百劫犹歌赋,笔墨操劳画坛务。

两袖清风新门户。

书灯一盏,桃李无数,此去太仓促。

 



恩师晓寒逝世五周年忌日

林良丰 一九九三年五月四日

年年今日断肠天,苦雨泪飞到墓门。

入眼海潮带暮色,相思树暗翠天边。

 



重聆李禹贤琴师抚琴

——忆恩师晓寒

林良丰 一九九七年十月

忆昔鼓浪听琴时,竹影潮音一和之。

画魄师魂何处去?梵宇明灭一轮孤。

 



恩师晓寒逝世十周年祭

林良丰 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

风雨十年灯,辛缘一梦还。

铁肩担道义,闽海筑师恩。




题晓寒师晃岩图

林良丰 二○○八年二月

路傍晃岩通草堂,朝夕屐齿翠微寒。

抚图追昔难自持,落笔题诗泪双行。

 



哭晓寒恩师西去

曾连端 一九八八年五月

鸡山陨落巨星辰,崩裂天河动地悲。

逐惑亲情西驾去,不当尘世断肠人

 


踏莎行

怀念恩师张晓寒

曾连端 二○○一年四月

月落楼台,乱云飞度,愁肠雨断无言处。

旧欢如梦又新寒,光阴暗换长天暮。

 

流水落花,凄情重诉,夜来唤您千千次。

哪时若是忽生还,求今世来生同住。

 

:二○○一年清明时节,与良丰老师、艺林同学叩拜恩师坟前归来后记。

 

渔家傲

梦随恩师

曾连端 二○○四年

品尽人生酸和苦,却不堪与人细诉;

孤泪夜流止不住,人恍惚,

借问哪是魂归路?

 

天籁声声嗟音出,红尘百里红尘悟;

归去来兮何所住?殷勤处,

<, span style="font-size: 12pt;">西去莲台见我祖。

 

:我祖:西天佛祖。

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