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
纪念文章

张晓寒画集序  

文/张人希


       张晓寒,又名云松,江苏省靖江县人。早岁喜爱艺术,一九四一年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解放后曾在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从事美术工作,一九五三年由好友介绍南来,执教于厦门鹭潮美术学校(即今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的前身)

        晓寒先生生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福建美协常务理事、福建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厦门美协主席、福建教育画院及厦门书画院画师、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副教授、福建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厦门市第五届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厦门市常委。

        晓寒先生曾师从吕凤子、潘天寿、李可染等大师,早年走遍川、陕、滇、贵,入闽后又畅游武夷、太姥,在艺术创作上既师古人,又师造化,能独辟蹊径,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晓寒先生的涵养,在艺术方面是胸藏丘壑,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如此,虽曾一时受到委屈,他却能泰然处之。十年动乱的坎坷生涯过去之后,先生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画出了不少佳作,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病魔缠身时,仍勉力为市残疾人基金会举办的画展作画,为厦门老年大学讲授山水画。

        先生的作品格调高雅,无论是大幅或是小品,笔墨奇拙雄浑,纵横挥洒,蕴含着一股刚正不阿之气,表达了先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的激情。他的作品如《虎溪夜月》、《武夷晒布岩》、《戴云山》、《延平故垒》等,表现了不同景色的特点,或典雅幽深,或凝重雄浑,把自己的感情溶入笔墨,使观者产生强烈共鸣,因而陶醉、神往。先生在《解冻图》、《回春图》等作品中,抒发了他历尽艰辛,重返教坛的喜悦心情,也寄托了他对祖国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可惜,先生经历了严霜烈日之后,重沐春风不久,溘然长逝,他留下的一幅幅丹青,给我们的艺术宝库增添了珍贵财富。

 

        一九八九年十月于厦门    

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