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
纪念文章

怀念老友张晓寒  

文/杨夏林


       晓寒逝世已近一周年,为了纪念他,也为了许多美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欣赏到他的更多作品,我省几个单位联合为他举办遗作展。

       晓寒是我在重庆盘溪国立艺专读书时,同是中国画科同个年段的同学,只隔两个教室。他名张云松笔名张晓寒,才华横溢,又能苦学苦练;喜读诗词、日夜钻研,画画得好,又能做诗。一次他们班上举行习作观摹,他的作品很为突出,给我深刻的印象,但我们接触并不多,只闲谈过两次,给我的印象是豁达不俗。临毕业时,他先期去了西安,听说他在教书,但我们没有来往。一九五二年我去北京,同学告诉我,晓寒在全国政协俱乐部工作,因得再次会面,他说这里工作很好,领导也很重视,但我是学中国画的,应当从事中国画工作或教学工作才好,敦煌艺术研究所请我去,但我去过西北,因此未下决心,你看南方你们学校是否需要人,我愿意到南方去。我说学校初创,要艰苦创业,他说这样才有意义,又可以一方面教学,一面提高自己的国画创作能力。之后,我们鹭潮美术学校聘请了他,他果然来了。有朋友说云松真傻,他原来那个工作是想要往上爬钻名利的人求之不得的好差事,他却毅然丢弃了,真可惜。我却想,是要有几个这样“傻”的人,才能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非常欢迎他的来临,但学校简陋,教学与生活条件都很差,他却毫不在意,一来就一心专注在教学上,日夜与学生在一起,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的学生与他情同父子、亲密无间,使他在教学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的画理、他的画风在青年学生中起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学生围绕在他的周围努力学习,大家都非常敬爱他。但这在当时是被视为不正常的,因此他出了很大气力,效果却被另一股气流部分抵消了,接着来的是不断的运动,许多麻烦使其失去许多可贵的日子,就这样忙忙碌碌,一转眼二十余年过去了,失去的日子是再也回不来了。

       这一些年来,开始轻松了,他被选为厦门美协主席,做了很多好事,从工作中可以看到他不为私利,一心奉献的可贵精神。他说现在应该真正画些画了,作些学术上的贡献了,他到闽西、三明等地开了画展,还想作些更有分量的作品。不想他病了,进医院了,但他只要能站起来,能动手,在医院里医院外都作画,还去老年大学上课,到了最后几日,他还爬起来为学生改画,尽了他最后的努力,他的忘我精神令人钦佩!

时间的流逝是多么快,他来厦门时未满三十岁,转眼间他六十多了,病了,去世了。想做的事是永远也做不完,但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多少,他尽可能做了,但不无遗憾,未能更加多做些,力不从心!心愿未了!也长使同感者为此难过。



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